7位心理學大師對愛情的看法,句句經典2022-11-08 11:01瀏覽數:20次
![]() 英國客體關系理論大師。在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流派中,溫尼科特具有非凡的創新精神和獨特的視角。他遠離了弗洛伊德對本能的強調,撰寫了大量著作,闡釋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滋養或阻礙孩子發展。 伴侶之間完美的相處關系是:窩在愛人懷里孤獨。 *王浩威解讀:即使兩人暫時無話可說也無所謂,相對無言,就暫時沉默,可以靜靜地躺在對方的懷里孤獨,這是兩人相處互相信任的極致表現,也是最高境界。 瑞士心理學家。1907年開始與弗洛伊德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后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1.不管你是誰,你掉下,我愿陪你掉下。一種是勇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另一種是篤定,就算掉落又有何妨。 2.兩個靈魂的相遇就像兩種化學物質的接觸:一丁點的反應就會徹底改變它們。 3.孤獨并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 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畢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西方人在兩次世界大戰后的精神處境。他的精神分析學說對世界有影響力。 1.愛情與成熟度無關。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種愛的努力都會失??;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2.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3.最重要的是學會一個人單獨地待著,而且不看書、不聽廣播、不抽煙、不喝酒。有沒有集中的能力表現在能不能單獨地待著,而這種能力又是學會愛的一個條件。 4.正因為我們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把自己同另一個人連在一起,這個人也許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是這種關系同愛無關。 5.愛首先不是同一個特定的人的關系;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傾向。這種態度、性格傾向決定了一個人同整個世界的關系,而不是同一個“愛的對象”的關系。 6.如果一個人只愛一個人,而對其他人漠不關心,他的愛就不是愛,而是一種共生性依戀或者是一種放大的自我主義。 7.不成熟的愛: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自1978年至今一直在該大學講授親密關系課程,曾獲美國心理協會(APA)和國際心理學榮譽學會(Psi Chi)的 Edwin B. Newman 獎。 他和丹尼爾·珀爾曼 (Daniel Perlman) 合著的《親密關系》一書,既專業又可讀。任何想獲得一份滿意關系的人,都能從中得到啟發。 1.我們總是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2.親密關系滿足的秘訣:
3.伴侶能一起玩樂就能更長久的在一起。 4.男人專注于長相,女人專注于資源,但都期望伴侶友善、隨和、可愛、親切。 美國團體心理治療權威、當代精神醫學大師,存在主義治療法三大代表人物之一。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終身榮譽教授。他的許多著作不僅給心理治療師帶來啟發,也深得普通讀者的喜愛。 1.婚姻,以及隨之而來的占有與妒嫉,只會奴役靈魂。 2.我們對欲望,比對欲望的對象要愛得更多! 3.我所夢想的一種愛情,是兩個人共享一種一同追求某種更高層次真理的熱情?;蛟S我不應該稱呼它為愛情,或許,它真正的名字是友誼。 4.問題不在于性的出現,而是它讓其他東西消失了 ── 某種更有價值的東西。 5.婚姻不應該是牢獄,而是孕育某些更高層次東西的園地。 法國精神醫生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最具獨立見解,而又是最有爭議的歐洲精神分析學家,被稱為“法國的弗洛伊德”。 1.愛不同于欲望,因為愛情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滿足,而是為愛存在。 2.愛的關系或對象的在場即打開了主體內部的裂口,讓主體為自身的存在或存在之欠缺深感羞愧,但也以其珍貴奇妙的品質令愛的主體心醉神迷,幫助縫合他的裂口。 大神就不介紹了,四個字:精分鼻祖。 1.精神健康的人,總是努力地工作及愛人。只要能做到這兩件事,其它的事就沒有什么困難。 2.我們既渴望愛,有時候卻又近乎自毀地浪擲手中的愛。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蕪的夜地,留給那個幽暗又寂寞的自我。 3.我們愛的時候對痛苦最不設防。 下一篇: 孔子《論語》中蘊含的生命教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