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晚上就抑郁?2021-12-05 20:06瀏覽數:5次
為什么一到晚上就抑郁?心理學家:你們常說的抑郁,有可能是假的 01導語 抑郁,最直接也是最為廣泛的表現就是——心境低落,同時在個人思維與行為上會出現一些異常行為,例如持續性情緒低落、缺乏愉悅感、思維遲緩、少言寡語、失眠早醒等。 針對問題中所提到的,一到晚上就開始抑郁,這本身就是一個以偏概全的問題,因為抑郁的心境在眾多數據統計背景下是呈晨重晚輕的特點的,正好與題中晚上加重抑郁情緒背道而馳。 另外,針對晚上出現抑郁心境,要通過作息不規律引起的“夜抑郁”、焦慮癥、生理性改變三個方面來一一作答。
02人人自稱的抑郁原來是它——夜抑郁 經常聽到有人提及,現代人為什么這么多抑郁的,古時候人們就沒有抑郁的嗎,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如果單一的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去談,的確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生存壓力,但是終究是一個“適者生存”的時代。 與其說壓力制造了負面情緒,不如說作息習慣的改變,更是帶來負面情緒的主因,就好比“夜抑郁”這種特殊的情緒出現。 什么是夜抑郁呢?它是由長期的工作壓力和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的的一種抑郁傾向,與長期從事單一腦力勞動有關,易發人群以25~45周歲女性上班族; 有抑郁傾向的“夜抑郁”患者,表現有著以下特點: 1、晚上難以入眠2、失眠后會陷入對生活的的恐懼,容易將生活細節的痛苦夸大;3、清晨太陽升起,陽光照射到房間后,癥狀隨之消失;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有抑郁傾向距離抑郁癥還是非常遙遠的,因為中間還要穿插著一個“抑郁心境”的過程,所以,及早地、正確地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是對待心理障礙最好的“良藥”; 03抑郁癥“晨重夜輕”的科學依據 相對于題中提到的一到晚上就會出現抑郁的情況,恰恰這種情況并不是抑郁癥的主要表現,而是焦慮癥的主要表現; 我們人類與大多數自然界的動物一樣,都會收到自然節律的影響,就像古人認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一樣,那么按照現代科學的說法就叫做晝夜的節律變化——睡覺與覺醒; 對于正常人來說,每個人的生物鐘都像設定了“自動對時”功能一樣,每天都會對自己睡覺到覺醒的過程進行自動調節與校對。 可是,有著抑郁心境或者抑郁癥患者在生物鐘上,就會出現生物鐘前置或者紊亂的情況,所以各項指標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紊亂,不乏包括: 1、生理指標(體溫、心率、血壓、脈搏等);2、生化指標(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3、內分泌系統(皮質醇、褪黑素等); 以褪黑素為例,簡單來說,它的分泌程度決定了人們是否能夠快速入睡的水平,白天由于需要接受光照的原因,所以褪黑素就會較少分泌。 但是到了晚上,由于缺乏了光照的作用,人們體內就會開始分泌褪黑素,同時在分泌的過程中,人們就會感到情緒低落、困乏、興趣低落等情況的發生,這個時候也就是很多人誤以為自己得了抑郁癥一樣; 回歸正題,對于真正的抑郁癥患者,到了夜晚最多的癥狀正是失眠的出現,原因也非常簡單,由于內分泌系統中的褪黑素出現了相位反轉,那么在夜間褪黑素分泌就會出現延遲,沒有褪黑素的出現,人也就感不到任何困意,緊接著就會出現了“失眠”的癥狀; Tips:這里給出一個小提示,褪黑素的分泌狀態,是需要在無光環境下才能快速分泌的,那么無論自身是否患有抑郁癥的情況下,當決定要睡覺的時候,就需要關掉室內的一切光源,這樣有利于褪黑素的快速分泌,更有助于快速入睡。 04光照療法——不失為一種高效的方法 針對每一個人,無論是否被判定為抑郁癥的情況下,每天增加光照時長,都是一種高效、低成本、無副作用的自然療法。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Sakamoto曾提出了因為光照原因而導致抑郁癥的重要結論: 1、南北緯高緯度地區的人們,季節性情感障礙(SAD)就越容易發生;2、適當的增加光照的時長,是可以有效地使一些患有SAD的癥狀得到緩解;簡單地去解釋,冬季這個季節是抑郁癥(SAD的一種)多發的一個季節,原因也正是因為光照強度與光照時長的減少造成的。 所以,真正的抑郁癥患者在白天不愿意出門,在無光照的基礎上,褪黑素大量增加,也正是導致郁郁寡歡,不喜歡交談的主要原因。那么,多接受光照,不僅利于心情變好,更能科學的抑制白天褪黑素的分泌。 05結語 一個人是否抑郁,并不是根據幾個常見的癥狀就能簡單做出判斷的,它需要通過科學、嚴謹的判定標準,再結合生化指標與內分泌指標才能做出準確的判定。 所以,正確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是早期預防抑郁情緒的正確做法,而不是把抑郁天天掛在嘴邊,而不去正視它的危害,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 我是明理記,一個心理學界的干貨挖掘機,關注我會讓你從心底深處理清思路,得到更多! #抑郁癥#
上一篇: 尹建莉:“不管”是最好的“管”
下一篇: 上游新聞:關于“雙減”的專家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