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親,您的購物車空空的喲~
去購物車結算

從心理健康到幸福社會

2021-03-14 09:10瀏覽數:1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边@一論述與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一并構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環節。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而且是一種社會治理體系,是心理學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是心理學應用體系和社會治理體系的雙向契合。如何將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創造性地運用于社會治理實踐,需要社會學研究者從社會治理理論與實踐和心理學理論與應用相結合角度進行探索。筆者認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應包括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宏觀層面旨在實現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中觀層面是健康社區、行業和領域的培育和塑造,這是培育社會心態的重要方面;微觀層面旨在從個體、人際、群體和群際等方面培育個體心理健康、人際關系、群體和群際和諧。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就是從心理學為社會各領域和社會成員服務的理論和應用出發,培育積極社會心態,逐漸形成良好社會氛圍,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應以社會整體幸福為目標

  近幾十年來,世界范圍內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反思之聲漸起,人類在社會發展終極目標上正在達成共識。盡管衡量社會發展的指標各異,但都有一個相同的理念,即把國民幸福作為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準,把社會發展看作是促進社會福利的主要途徑,進而追求社會整體的幸福。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夢的基本內涵界定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并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梢?,不論是中國夢的宏偉目標,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均包含對人民幸福和社會整體幸福的追求。

  實現人民幸福和社會整體幸福同樣是社會治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訴求之一。例如,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就認為,治理是指“各種公共機構、私人機構和公民個人處理其共同事務的方式總和,是調和社會利益、協調社會行動、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這種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追求社會整體幸福的發展目標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指向,進而也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目標。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社會心態和社會場域視角

  從個人幸福、人際和群體和諧,邁向幸福社會,有大量的工作有待社會各界著力探索和推進,這一環節關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敗。雖然傳統心理學體系積累的大量心理學理論和知識可以服務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但對于社會治理活動本身而言,心理學并無系統的內容與之對應,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提高學科關聯性、滲透性以及實現學科整合進行研究和探討。在這方面,可以從社會心態和社會場域的視角進行研究。

  社會心態研究的視角,就是通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具體而言,就是結合社會心態研究的五個主要方面,分別從社會需要、社會認知、社會情緒、社會價值觀和社會行動上研究和確定有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確定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借助的心理學方法和措施,通過有效的途徑達到社會心態培育的目的。社會場域研究的視角,就是分別在個體、家庭、學校、職場、社區等不同社會場域,探究社會治理的問題和難點,探索心理學解決這些現實問題的可能性,有針對性地實施綜合的社會心理服務,漸次實現不同社會場域下社會心態的改善,實現社會治理效果的改善,進而建成健康社會、幸福社會。

  心理學龐大的學科體系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心理學研究得到長足發展,心理學的學科體系越來越完善,比較成熟的心理學分支很多,主要包括:與個人、人際心理健康相關的心理學學科,與司法相關的心理學學科,與發展、教育有關的心理學學科,與商業管理有關的心理學學科。除了這些成體系的心理學學科群外,社區心理學、軍事心理學、航空心理學、運動心理學、環境心理學、傳播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都有各自獨特的研究和應用領域。這些學科分支構成了心理學龐大的理論和應用體系,為個體心理健康、人際和家庭關系和諧、組織和群體管理、青少年教育和成長、社會安全防范、社區和環境營造等領域提供了大量共享知識,構成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

  目前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需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改變心理學各學科普遍存在的重學術研究、輕成果應用和知識普及的局面,在鼓勵理論研究的同時注重學科知識的普及和成果的應用,培育應用人才,不斷提高各心理學分支學科服務社會大眾,服務行業和領域的能力;改變心理學分支學科獨立發展、彼此割據的局面,避免各學科過分分化導致碎片化,整合心理學資源,解決現實問題,為社會服務;改變心理學偏重個人、人際的微觀視角,關注中觀、宏觀層面的心理群體問題、社會心態問題,探索社會心態培育的機制?;谥袊鐣F實問題,整合心理學學科體系,服務社會治理,是微觀層面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任務。近年來,政法部門率先探索心理學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應用,把社會心理健康、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方法引入社會矛盾化解和社會糾紛調解之中,取得了一定成績。


王俊秀

2019年01月18日08:22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聯系我們

微信圖片_20211110164156.png

服務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