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家庭建檔指南為指導社會公民有序建立家庭檔案,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傳承人文血脈、構建和諧社會,根據國家有關檔案工作的法律法規,結合湖北實際,制訂本指南。 一、定義 家庭檔案是指家庭及其成員在家庭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類文字、圖表、聲像、電子、實物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 家庭檔案是社會歷史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檔案資源的重要補充。 二、目的意義 推進家庭建檔的目的是引導公民保全家庭原始記錄,提升家庭文化品位,豐富家庭歷史記憶,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建立家庭檔案,對于提升公民知法守法意識,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激發人民群眾愛家愛國熱情,不斷增強文化自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推進原則 推進家庭建檔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行業引導。由省檔案局、省婦聯聯合制訂家庭建檔指南,引導各個家庭規范建立家庭檔案。 (二)典型示范。在檔案、婦聯等部門的支持下,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各地建立家庭建檔示范戶,以點帶面,逐步推進。 (三)自愿參與。以家庭為單位,自愿開展家庭檔案收集管理活動。 (四)因地制宜。家庭建檔以有利于記錄歷史、保全證據、維護權益、傳承家風為基本目標,在形式和方法上不強求統一,實事求是。 (五)依法依規。家庭建檔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區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檔案,不得擅自保存屬于國家所有和應當由國家或集體歸檔保管的檔案。 四、檔案收集 (一)收集要求 遵循家庭檔案自然形成規律,保持各門類載體檔案齊全完整,提高家庭檔案收集質量,突出家庭建檔特色。 (二)收集方法 家庭檔案的收集方式宜靈活務實,隨時收集與定期收集相結合,因時收集、因人收集、因事收集。 (三)收集范圍 家庭及其成員工作、學習、生活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各門類和載體的相關材料,均可列入家庭檔案的收集范圍。通過征集、征購等方式獲得的收藏品亦可列入家庭檔案的范圍。 具體收集范圍見附件“家庭檔案分類及歸檔范圍表”。 五、檔案整理 家庭檔案按件進行整理,整理時應遵循相關材料的形成規律,保持材料之間的有機聯系。 (一)分類 家庭檔案可分為成員成長、家庭歷史、家庭資產、榮譽成果、醫療保健、社交旅游、聲像電子、家庭藏品、圖書資料及其他有關材料等十大類。每個大類下根據實際情況可分若干二級類目。 各家庭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其家庭檔案的分類方法。 (二)排列 件的排列:應在分類方案的最低一級類目內,按時間結合事由排列。 檔案盒的排列:家庭檔案整理完畢裝盒后,先按類別排列,再按時間順序排列。 (三)編號 家庭檔案的編號包括件號、頁號、盒號,用以固定家庭檔案的排列順序和存放位置,便于查找和利用。 件號:在家庭檔案有序排列的基礎上,給每件檔案一個流水號。編號應按類別中的檔案排列順序,從“1”開始由低向高的順序編制。 頁號:紙質歸檔材料一般應以件為單位逐頁編制頁碼,分別標注在材料正面右上角或背面左上角的空白位置。文件材料已印制成冊并編有頁碼的或擬編制頁碼與原有頁碼相同的,可以保持原有頁碼不變。 (四)編目 家庭檔案的編目主要包括編制家庭檔案目錄、填寫檔案盒脊背標簽。 家庭檔案目錄的編寫:主要包括件號、題名、形成者、日期、頁(張)數、盒號、備注等。電子檔案目錄還需填寫操作者、背景信息、存儲載體等內容。家庭檔案目錄按類別中的檔案材料排列順序逐件編制,單獨存放。 家庭檔案盒脊背標簽的填寫:在家庭檔案盒脊背標簽上填寫檔案類別、盒號。 家庭檔案數量少的可不編目。 (五)裝盒 家庭檔案的裝盒是指依照家庭檔案的不同類別及其排列方法,按件號的先后順序將檔案材料裝入盒(袋、文件夾)等裝具內,并填寫檔案盒脊背及備考表項目。不同類別的檔案不能裝入同一個檔案盒。 六、檔案保管 (一)存放 1.存放方式:家庭檔案可采取集中存放或分散存放兩種方式;若分散存放,可在家庭檔案目錄中注明,便于查找。 2.存放方法:普通檔案可放入箱、柜、架等裝具里集中存放,私密、貴重的檔案可單獨存放。 征得國家綜合檔案館同意,家庭檔案所有者可以自愿向國家綜合檔案館移交、捐贈其家庭檔案。 不具備保管條件的家庭可將其珍貴檔案寄存國家綜合檔案館。 (二)保護 家庭檔案應妥善保管,注意防火、防潮、防蟲、防鼠、防光、防塵。具體保護措施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七、檔案利用 家庭成員可根據實際需要利用家庭檔案。征得家庭成員同意,家庭檔案也可提供社會利用。涉及個人隱私的家庭檔案須經本人同意方可利用。
附件:《家庭檔案分類及歸檔范圍表》
上一篇: 如何當好父母?保持自然就好
下一篇: 6月16日圍棋工作坊通知
|